2020-12-11
因冠狀病毒變異性高、流傳率廣,許多專家都預測將演變成一場持久戰,將改變過去既有的經濟、文化,將全球帶入「新的常態」,除了養成良好的防疫生活習慣,維持體內菌叢平衡、確保體況健康,才能在疫情下從容迎向新生活。
2020已接近尾聲,而今年初起大肆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消退,雖然國內疫情看似趨緩,但國外疫情仍然嚴峻,截至11月下旬已有超過5800萬人感染、並造成138 萬人死亡。為防堵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仍嚴守國門,而因隨著疫情而來的是許多人的工作模式、社交方式、飲食習慣、娛樂型態都須跟著改變。居家時間變長、對疫情不安、因觀念不同而激化親友間衝突等,甚至某些國人往返國內外而關了14天的防疫監,這些都會加深人們的身心壓力,並讓原有的身心疾病更不可控。適時紓壓,能持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延長賽上持續對抗。
疫情下的隱形患者 小心,你的心可能已經生病了
根據臨床心理師黃瑞瑛指出,當人們面對疫情的無法掌控與預期性時,很容易產生恐慌與焦慮感,再加上我們需要快速調整自我來因應因疫情所造成的生活、工作、學習型態的巨大變化,甚至可能會面臨失業或倒閉等種種屬於高壓的事件。當這些壓力我們無法好好面對與處理時,很容易即轉化為慢性壓力。而此時壓力所產生的壓力激素即慢慢侵蝕我們生理與大腦的健康,引發我們身心疾病、代謝或自體免疫等問題,所以我們極需學習與強化自我的因應能力來面對這種身心健康的大考驗。
▲臨床心理師黃瑞瑛指出,當人們面對疫情的無法掌控與預期性時,很容易產生恐慌與焦慮感。
維持體內平衡 戰勝疫情壓力症候群
近年多項研究已發現腸道微生物在腸道和神經系統的交互作用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的有力證據,不同的腸道菌叢可影響人體相對應的不同器官與分泌,其中更發現了可影響內分泌的精神益生菌叢。
以PS128精神益生菌為例,研究發現其具有助抗發炎功能,並能調節體內的多巴胺、血清素、BDNF及皮質醇(壓力賀爾蒙)濃度,幫助改善類憂鬰行為,亦可有效降低血清素前驅物 (5-HTP)、改善類妥瑞氏症與巴金森氏症的運動障礙。
黃瑞瑛分享,21世紀大腦科學研究結果顯示,憂鬱、焦慮等情緒問題,都會受到賀爾蒙與腦內激素的影響,如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血清素可讓人感到平靜、愉悅,降低焦慮感,同時也控制生理上食慾、睡眠、記憶力。多巴胺則能刺激大腦的獎勵系統、加強專注力、鼓勵人積極達成目標,也可帶來滿足感。正腎上腺素則可調節自主神經系統,穩定交感神經。
而營養師蔡偉恩也建議,平時可透過均衡、天然飲食,維持體內的營養平衡,如盡量使用天然蛋豆魚肉類、高纖深綠色蔬菜、穀類等食材,再搭配適度益生菌的補充,維持腸道菌叢平衡;也特別建議避免使用精緻澱粉、高脂、高糖、高鹽的食物。「雖然這些精緻食物吃起來『感覺很紓壓』但通常這種愉悅感很短暫,更會對身體造成負擔。」蔡偉恩說。
目前,因冠狀病毒變異性高、流傳率廣,許多專家都預測將演變成一場持久戰,將改變過去既有的經濟、文化,將全球帶入「新的常態」,除了養成良好的防疫生活習慣,維持體內菌叢平衡、確保體況健康,才能在疫情下從容迎向新生活。
文章出處 : 健康醫療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