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4

早在2005年,加拿大的Logan博士就在「醫學假說(Medical Hypotheses)」上,發表過一篇論文:「益生菌可能成為憂鬱症的輔助療法」。腸道菌會經由菌腦腸軸與大腦溝通對話,因而與憂鬱、自閉等精神心理疾病有關,可以說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研究領域。2015年2月,在Nature上登了一篇文章,由著名科技評論作家Charles Schmidt執筆,題目是「Mental health: Thinking from the gut (精神健康,由腸道思考)」
改善腸道健康可以對付憂鬱情緒
除了多運動,多些社交活動外,自己還能夠做什麼來對付自己的憂鬱情緒呢?,我要介紹一個由腸道著手,對抗大腦憂鬱情緒的嶄新觀點。
我們常稱腸道是第二個大腦,有上億的神經元,構成深入腸壁肌肉中的腸道神經系統,而且透過迷走神經與大腦密切連結。腸道中同時也是身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配置在腸道,保護腸道,不讓毒素壞菌入侵。
有綿密的腸道神經系統,又有強大的腸道免疫系統,腸道真是身體神經及免疫兩大重要生理系統,最近距離接觸的器官,腸道中的百兆腸道菌,就透過這兩大系統,去影響包括大腦在內,全身所有的器官組織,好菌引發好的神經及免疫反應,壞菌引發壞的神經及免疫反應。
別忘了還有慢性發炎,憂鬱焦慮和癌症,肥胖等相同,都和全身慢性發炎相關,都可稱之為發炎性疾病。更重要的是,現在發現腸道壞菌竟然是引發全身慢性發炎的罪魁禍首,腸道壞菌大量產生各種發炎因子,透過血液循環,引發憂鬱焦慮以及其他各種慢性疾病。所以能夠抑制腸道壞菌數量,就能夠有效降低慢性發炎,也就對舒緩憂鬱情緒有幫助。
養成避免憂鬱的生活習慣
面對情緒困擾,除了別害羞、害怕應該盡速就醫之外,建議可以維持以下的生活習慣:
均衡飲食:維持飲食多樣性,多吃新鮮蔬果,多喝水,遠離加工品、遠離精緻食品。
養成運動習慣:運動可以增加腦中「快樂荷爾蒙」分泌,幫助維持正向情緒
適度曬太陽:日曬可以幫助大腦製造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
過規律的生活,按時用餐按時睡眠;充足的睡眠和體力可以降低負面思考,幫助身體面對壓力。
文章出處 : 每日頭條